close


Innovating of Better Future


 作  者 |  張育寧
  王之杰
  楊方儒
  蔡佳珊
專家推薦 |  傑佛瑞‧瑞波特(前哈佛商學院教授)
  尹啟銘(經濟部長)
  林信義(工研院前董事長)
出 版 日 |  2008/9/10 出 版 社 |  天下文化
裝  訂 |  平裝 I S B N |  9789862161982
開  本 |  15.5*22彩色 頁  數 |  300
重  量 |  400g 央圖號碼 |



競爭激烈的21世紀,唯有創新可以勝出!工研院是台灣產業的先鋒,以科技帶動經濟的先遣部隊,近五年來積極從事各方面的創新,從組織內部開始,到跨部門、跨界的合作;到最新科技的研發,進行一連串創新策略與管理模式的轉變,本書將從工研院的七大改革與創新,一窺未來產業的面貌。


工研院於1973年成立至今,隨著台灣經濟成長,扮演台灣產業的推手,不僅催生了台灣的半導體王國,更讓台灣成為全球的筆記型電腦重鎮。但是隨著全球化的興起,國內企業一方面面臨大環境不景氣的困境,另一方面又苦於產品毛利率逐漸降低,以及新興市場低價競爭的威脅。然而,我國的科技研發尚處於「別人會,我也會」(me-too products)的階段,無法躍居業界領導地位。在產業與科技萌芽初期,老二心態與尾隨策略是發展過程中無可厚非的必經過程,然而,因應國際分工體系及全球競爭趨勢,台灣產業關注的焦點已逐漸由製造專業技術的提昇,擴展到增加附加價值及創意性之技術,透過前瞻性的創新研發和創新模式,經由智慧資產的累積,方能創造產業的價值。


工研院近五年積極發展多元化的創新策略,扮演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,勇於投入業界還未做、不敢做、或不會做的產業科技創新;並以開放式經營模式提高產業生產力與附加價值;同時以開放式創新協助產業從代工製造到高價值創造,帶領台灣產業在價值鏈上之角色移轉。為了讓廣大民眾與企業了解,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,工研院不斷透過科技創新及整合應用,為產業創造領先產品及品牌價值,帶領台灣產業走出微利代工,創造產業新藍海所做出的努力,也希望能藉由本書的出版,促使台灣成為創新與創造力之島。
 


 張育寧  著
 
台大經濟系畢,清華大學社會所中國研究組 碩士班 畢業,曾任遠見雜誌記者,現為自由撰稿者。


 王之杰  著
 
輔大大傳系,淡江美國研究所畢。曾任財訊月刊,路透社,今周刊,現為自由撰稿者。


 楊方儒  著
 
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、英國萊斯特大學(University of Leicester, UK)企管碩士(MBA),曾任遠見雜誌資深記者、今周刊撰述委員,現任遠見雜誌資深撰述。


 蔡佳珊  著
 
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實驗認知組 碩士班 畢業歷任《遠見雜誌》記者、《經典雜誌》撰述、《Net and Books》編輯,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。


趙琰、許淑珮  審訂
 
工研院行銷傳播處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天空織成 的頭像
    天空織成

    天空織成

    天空織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